
景德鎮(zhèn)眾多的瓷畫藝術家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尋求創(chuàng)新,意圖在工藝材料、藝術審美等做出突破。周國生也堅定了將傳承與發(fā)展瓷畫藝術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力求走出有別于其他人的藝術之路。
《和滿中華》
在“中國夢”時代精神的感召下,周國生萌生要用花鳥瓷畫藝術來體現(xiàn)“中國夢”精神的想法。經過對花鳥題材進行認真梳理,周國生認為常見的花鳥題材如牡丹、荷花、梅花、蘭花等比比皆是,后人已難超越。面對玉蘭花國畫作品時,周國生受到了啟發(fā),認為白玉蘭花適合表現(xiàn)“中國夢”題材,無論是外形上還是內在氣質上,都與中國夢契合。周國生決定將瓷畫花鳥藝術作品的題材定為“白玉蘭花”并將系列作品名稱定為《夢》。周國生開始廣泛觀摩和學習歷代“玉蘭花”畫作,如沈周、文徽明、陳洪綬、吳昌碩等名家的玉蘭花作品。周國生還在玉蘭花開的季節(jié)寫生,實實在在的感受玉蘭花的形態(tài)變化。師古人、師自然。
《相伴和諧》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粉彩制作技藝—粉彩花鳥繪制”傳承人的周國生最開始采用的是粉彩工藝來表現(xiàn)玉蘭花,用低溫湖藍釉為底色,以本金描繪花托。后感到僅用粉彩工藝來表現(xiàn)花朵和枝葉尚顯不足,清麗柔美之中缺乏厚重感,于是周國生采用古彩工藝來表現(xiàn)樹枝及葉片,遒勁深沉的古彩黑色線條使枝葉更為突出厚重,與采用粉彩表現(xiàn)的清秀潔白的玉蘭花朵產生強烈的對比。還采用古彩的翡翠顏料在藍釉地上進行點綴裝飾,既打破了藍釉底的單調,又豐富了畫面構圖和寓意。用本金描繪花托,還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本金來描繪玲瓏石。《夢》系列玉蘭花瓷畫作品采用了粉彩、古彩、金彩和顏色釉等多種工藝材料,工藝難度較高。《夢》系列白玉蘭瓷畫作品至少需要三次燒成:先是入窯經12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燒成素瓷白胎,然后是入爐以700~800攝氏度低溫二次燒成藍色底色,再是入爐以800攝氏度左右低溫三次燒成粉彩、古彩、金彩等釉上彩料描繪的畫面。如釉上彩料燒成沒有達到預期的畫面效果,還需要進行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燒成。因選用多種不同的工藝裝飾材料增加了作品的燒成難度。
《和睦共春》
粉彩花鳥瓷畫藝術自清康熙晚期萌生以后,歷經雍正、乾隆時期的繁榮,直至當代,其主要筆法形式為工筆形式。周國生傳承的也是工筆粉彩花鳥形式,玉蘭花也更適合工筆進行表現(xiàn),能夠產生更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另外融入了現(xiàn)代藝術的光影、透視手法,使之產生現(xiàn)代寫實主義風格。采取寫意性筆法作為必要的補充,如枝干的皴擦點染以及本金描繪的玲瓏石。
《相伴和諧》
當代粉彩花鳥瓷畫繼承了傳統(tǒng)粉彩花鳥瓷畫疏密二體并存的構圖方式。周國生則以疏體構圖作為主要構圖方式。大面積藍釉為底,繪一枝白玉蘭、數(shù)只蝴蝶,構圖簡潔而明快。簡潔疏朗的構圖方式襯托出玉蘭花的高潔典雅,也符合當代審美趨于簡潔的趨勢。與簡潔構圖相對應的,周國生決定選擇更為單純的色彩表現(xiàn)。玉蘭花瓣的無瑕白色、花蕊的黃色、背景的悅目藍色、枝干的遒勁黑色、花托與石頭的純正金色……每一種色彩的運用都力求干凈清澈。采取多種單純色彩相配合的方式是一種相對冒險的方式,假如色彩搭配不當,即有可能整體色彩出現(xiàn)失衡。周國生不斷的摸索,逐漸熟悉了這種用色方式,在單純中追求層次感、縱深感與協(xié)調感。
玉蘭花潔白優(yōu)雅,仿佛綽約多姿的美人剛剛妝點過雪白的面容,煥發(fā)著美玉一般的輝光。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委實清新可人。寓意著純潔,高潔,真摯,永恒。
周國生尋求通過花鳥瓷畫作品來挖掘與傳達更為豐富而深刻的中國民族文化思想、偉大而先進的新時期中國主旋律思想,并希圖將二者融合,這也正是瓷畫系列作品《夢》系列白玉蘭花創(chuàng)作的本質和靈魂。社會和諧是《夢》系列作品表達的核心理念之一,在瓷畫系列作品《夢》中,白玉蘭花相互依伴,相互呼應,團結在一起,正象征著全國人民同氣連枝,團結一心,友好共處;作品中白玉蘭花順枝而生,禮讓不爭,井然有序,正體現(xiàn)的是一種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秩序;玉蘭花蓬勃向上,呈現(xiàn)出蓬勃旺盛生命活力,象征著我們偉大祖國富有朝氣,充滿生機。
——本文刊載于2019年第16期《檢察風云》雜志之《瓷藝家》專欄